中新網麗水12月25日電(記者 胡豐盛 通訊員 丁謹之 張尚偉)“馮垟的男人是一條龍,馮垟的女人是一隻鳳;馮垟人愛舞龍鳳燈,舞出河岸柳絲迎春風;舞出綠水青山一幅畫,舞出滿田鯉魚紅……”連日來,在浙江省青田縣仁莊鎮的馮垟村,每天早晨和傍晚天氣的時間,仁莊鎮馮洋村龍鳳燈隊都會聚集在村文化禮堂里,伴著鏗鏘有力的民樂,舞起七彩的龍鳳燈。
  “要不是老吳,龍鳳燈舞早就失傳啦!”村民都如是說。他們口中的“老吳”,正是馮垟村的西班牙華僑吳貴權。
  上世紀90年代,返鄉的吳貴權先後自墊經費15萬餘元,重新挖掘、整理已失傳的龍鳳燈舞。從設計服裝、製作彩燈,到編排舞蹈、重新譜曲,吳貴權事事親力親為,最終讓這種源自南宋年間的傳統燈舞重現在村裡的文化禮堂,併成功列入浙江省非物資文化遺產保護名錄。
  青田的文化禮堂中,歸國華僑扮演著約半數以上的文藝骨幹角色。
  上個月剛剛結束的麗水市農民鄉村藝術節中,65歲的捷克歸國華僑林浙瀘帶領著山口村的文藝團隊,以自編自導自演的手語節目《習主席寄語》捧回了金獎。這個出國前曾學過越劇、放過電影的文藝老青年,如今已是村文化禮堂中的文藝骨幹。兼任排舞隊、百鳥燈隊、樂器隊等16個團隊藝術總指導的他,還是文化禮堂的管理員。深受外國開放文化影響的歸國華僑們,帶頭上臺、積極組織排練、發動群眾,讓更多人走入文化禮堂,享受文化生活。
  青田文化禮堂的服務對象,大多有著一個特殊的身份:僑眷。“兄弟姐妹和孩子都出國去了,過去只能一人在家,實在悶得慌。”正為青田縣文藝匯演緊張排練的湯垟村村民劉秋勇回憶說。自從村裡的文化禮堂落成,裝有落地大玻璃的練舞房讓她結識了一幫喜愛歌舞的小姐妹,也成了她最愛去的地方。文化禮堂讓“空巢”僑眷主動“飛出”寂寞的家,建立起熱鬧的新圈子,有了自己精神家園。在常住人口100%為僑眷的方山鄉石前村,村文化禮堂還為留守的僑眷兒童佈置了溫馨的圖書閱覽室。
  歸國華僑還是青田文化禮堂中“送文化”的主力軍。65歲的旅德華僑陳耀東是活躍在文化禮堂中的青田本土社科專家。他用一口本地方言普及華僑文化,已受邀在阜山鄉陳宅村、溫溪鎮學神村等5個文化禮堂授課。除此外,青田還組織華僑參與縣文化志願者服務隊,與全縣農村文化禮堂結對,提供志願服務。意大利歸國華僑周鵬里,通過寫生創作將美術帶入鄉村;西班牙歸國華僑尹伊,常年為村民提供免費書法培訓,走鄉串戶寫春聯、送書法。截至10月底,服務隊已累計開展志願服務約50次。
  山口村、湯垟村的文化禮堂加入了歐式建築元素,顯出幾分歐陸風情;石前村文化禮堂的展陳板塊上,則可讀到本地華僑創業的傳奇故事。文化禮堂中不僅有隨處可見僑味元素,其興建的背後還有華僑捐資出力。據統計,自2013年青田啟動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以來,青田全縣共有高市鄉高市村、油竹街道雅嶴村等10餘個文化禮堂收到來自僑團、華僑的捐資,共計80多萬元,參與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的華僑約達100人。(完)  (原標題:浙江青田文化禮堂接地氣 成“空巢”僑眷精神家園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b30jbeip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